http://site.douban.com/widget/articles/315283/article/11240782/
转来备份则个。
坑爹戏语》第一辑(100则) (试发表)
散文 创作
辛卯春节,家居无聊,拈萦绕于耳际之戏语,急写就之。似真似幻,亦如拈花一笑。读者诸君切勿对号入座。以天地为戏场,权作野老村语可也。是为记。长安看花旧史于通州。
01 家谱
在戏里叙起家谱来,很是解颐。譬如《牡丹亭》里,柳梦梅自报家门为柳宗元之后,而杜丽娘则是杜甫之后。两家祖先俱为文豪,因此上天入地,三生石上谐连理也。又台湾“曾师永义”编昆剧《孟姜女》,见面时亦互报家谱,孟姜女为孟子之后,万喜良为孟子之弟子万章之后,因此成就一段姻缘。记得当日在戏曲学院观时,亦是一堂哄笑。
又,“曾师永义”之谓,出自么书仪先生评陈芳书之文,么文亦微讽戏曲界之家谱也。
02 挖坟
网间某甲读了《牡丹亭》,不仅见人便叫“我那嫡嫡亲亲的姐姐呀!”,还得感悟曰挖坟要“问好了再刨!”。因“幽媾”之际,柳生问好坟之方位,与石道姑同挖,方得以为“肉身完好”之美人。而聊斋故事里,挖坟却遇到乱葬岗,书生未能完成所托,遂成千里怨情、伤心往事也。
03 挖坟
近闻汤显祖研究会会长云:江西临川汤显祖家乡新建成汤显祖公园,占地广大,并全然摹仿《牡丹亭》中景物,亦有牡丹亭、后花园。由他介绍去可免费吃住。老王曰:牡丹亭好办,杜丽娘之坟如何?难道不成筑一个坟头,再挖一个洞,内置头面若干,以示杜丽娘由此挖出乎?
04 水银
午间读《牡丹亭》,读至柳梦梅寻岳父处,柳拿出最后一点银子,以求饥得一餐。但银子却随风而化,无影无踪,乃杜丽娘于坟中所含之水银也。苦也苦也。
05 修面
曾听现代文学某师闲话:同行某某出门前要花一小时对镜修面。并以己身经历证之:某次会时同居一室,出门散步时,某某正对镜。散步回来,犹在修面耳。某某,吾未及见但知之。于京中谋职时,由赵景深一纸介绍给俞平伯也。虽研究新诗,却也好昆腔。世人心目中之戏迷形象大抵如此罢。与新诗人之裸诵略同。
06 票戏
某乙,文革后一度充作修理钟表工,后履历至教授。某日票戏,或演《小宴》之杨贵妃,化妆师絮絮家中损坏钟表不已,并约其修理。后忽问今就何职,答曰教授。遂默然。以后某某票戏亦不见此化妆师矣。此则闻得之于某乙之发小,姑且言之姑且听之姑且录之也。
07 夜奔
忆前岁与某老伶(今称“老艺术家”)闲谈《夜奔》。伶曰:歌“天涯逆旅”已数十年有余,尚不知此“逆”字作何解。吾试为答之,方释然。
08 夜奔
据闻《林冲夜奔》中山神庙一场,原有伽蓝神上场,警示林冲。后改作“搭架子”,即一人在幕后作伽蓝神语,整场仅一人且歌且舞,是为“一场干”。建国后因反迷信,又变为“梦见”伽蓝神警告或徐宁追赶。吾曾见津门王立军所演,却是被落叶惊醒。有如杜丽娘被落花惊醒。只是一为穷途末路,一为温柔之乡,梦梦各不相同也。是可一叹。
09 传记
吾尝读某伶传记,为自传体,阅至南北昆会演,中有整页评述南北诸伶,不觉眼熟耳热。细思之,乃于旧《戏剧报》中寻出此文,为赵景深所写。又,该书中言李岩红娘子,为太平天国之事,亦可谑,此系抄电影资料所致。
10 编辑
某日,某报编辑忽打电话,作神秘状,告知某网某版有一揭露抄袭之文。吾按图索骥,果见之。原来有一书写“民国传奇”,又有一书写“清末传奇”,后书乃将前书之“民国”改为“清末”,便成著作。此文为前书之作者所作,删节版即有万余字,字里行间颇见愤慨。此后,除三二网页转载此文,并不见声响。最近之新闻为“清末”之作者旋升某院院长矣。
11房子
近年房子为社会热点,几乎无处不谈。记得06年间,内子曾携吾去曲社玩,闲谈时听某师言:某某学曲非常热衷,对师亦亲热非常。一日忽不见,又久不通音信。某师打电话询之,答曰:要赚钱买房子,勿扰。
12 三生
《牡丹亭》开篇【蝶恋花】云:牡丹亭上三生路。但杜丽娘似只有人、鬼两生。若回生算作一生,甚为勉强。目连戏中梁传当为三生:菖蒲与水仙投生为梁武帝和郗氏,是为一生。两人转世为乾元与白氏,是为二生。又转世为傅相与刘氏四娘,是为三生。三生俱苦,又转劫不已。堪怜我世人,苦忧实多。
13 裴氏
上月,吾与内子同观裴艳玲《响九霄》剧。是剧无甚可说。惟有戏中戏《蜈蚣岭》片段颇好,有不枉一顾之感。裴扮武松,年虽老仍敏捷,可佩也。并由此可想见其演《夜奔》之情态。又,裴以《夜奔》著,据云乃是太祖命其向侯永奎所学。近些年,有侯永奎多名弟子均称曾教裴《夜奔》,意为裴之《夜奔》其实并非学自侯永奎。按梨园旧习,师傅仅指点一二,教习自有弟子服之,勿怪也。江大师言:除《蜈蚣岭》外,裴氏亦有时改串《沉香救母》。
14 裴氏
裴艳玲有女裴小玲,亦演《夜奔》和《钟馗》。吾晑日曾在河北戏研所睹其录像带。
15 侯家
侯永奎之子为侯少奎,侯少奎有女名小奎。又有侄名中亦带奎字。据云,该侄给“闯地雷阵”之前某高官拉琴时,该官望“奎”便知是演《夜奔》之侯家。
16 夜奔
《林冲夜奔》中有“吐蕃”一词,老人念为“吐蕃(fan)”,新人以其为老伶无知识所致,今改作“吐蕃(bo)”。吾查阅五十年代《北京晚报》时,曾见吴晗考证明代人曾读“蕃”为“番”,无误也。
17 工资
苏州某研究员曾撰文主张“昆曲不是苏州的”并驳“中州韵苏州音”。越二年,又撰文赞同“中州韵苏州音”之说。他人怪之,其人诉苦曰:因前之观点,被扣发工资,难以生活也。
18 彩串
据闻南方某君体肥,又极欲串戏。斯时,无靴可穿,乃略剪靴筒勉强着之。又无适合戏装,旁人议曰:不妨取桌围披之,腰带束之。某君试之,果成,狂喜奔之。
19密码
前岁曾去某团体公干,其主事者告知工作邮箱密码,却是“杜丽娘”。颇觉好笑。半年后,欲去此邮箱查询文档,发觉密码已改。遂以“柳梦梅”相试,豁然进入邮箱。又,因主事者去职,该工作邮箱废置已久,故于此记上一笔。
20苏州
某学者撰文谈及《长生殿》《桃花扇》,言二剧虽皆是在北京写就,但作者均主动延请苏州曲家作曲、修订。某师读曰:极难堪也。其为苏州昆曲乎?
21学者
10年秋,于某戏曲研讨会上见一千字短文。甚觉眼熟。归家偶翻05年北大青春版牡丹亭圆桌会议材料,此文赫然在列。又在07年某研讨会文集亦见之。可谓“一篇文章打遍天下”者也。
22高衙内
昔读黄裳文,黄曾得意于发现高衙内之名,见人辄考。原来,《水浒传》中虽无高衙内名,但坊间常演之《艳阳楼》剧,又名《拿高登》。高登即高衙内也,官二代为梁山的盗二代所杀。吾今另贡献一名,李少春所演改编之《野猪林》,有高世德者,乃新中国伶人给高衙内所取新名也,或为仿《白毛女》之黄世仁。
23 借壳
八零年代之后,昆剧研究会甚为活跃,曾主持昆剧界诸多活动,并办《兰》刊,积二十年亦有厚厚一大册。但申遗后,昆曲界风生水起,惟不见研究会之身影。或告曰:被某古琴借壳上市矣。原来某古琴屡次申请“中国字头”之研究会,未能获批。于是心生一策,以皆为非遗为名,与昆剧研究会合并。既成,却只管古琴,不治昆剧矣。原昆剧研究会牌匾、锦旗、礼物、会刊,均杂乱堆于小屋,无人问津。国中之事多类此。
24非遗
昆曲既被西人认证为“非遗”,但昆曲与昆剧之争犹未停息。知情者曰,申请时曾以 Kunqu art 为名,但批复却为 Kunqu opera 。古琴亦相似,申请时为 Guqin art ,批准却是 Guqin music 。吾细思之,或是因西人各艺术门类俨然,不似中国之概念含混也。又,偶见非遗名录上的Kunqu opera之英文介绍,曰起源于宋朝。
25 非遗
非遗目录中昆曲剧照为侯玉山之《钟馗嫁妹》,非遗展板上昆曲剧照为石小梅孔爱萍精华版《牡丹亭》,似已约定俗成。但展板剧照下介绍曰此乃青春版《牡丹亭》之俞玖林沈丰英。又,文化部曾赐各院团昆曲申遗纪念铜牌,但铜牌下说明文字将“颁遗”日人之名字“郎”误写为“朗”字,幸未写作“狼”也。
26 思凡
某佛教艺术团想兼演昆曲,但先学哪一出呢?酒桌上众议纷纷,但总归不至于是《思凡》罢。
27 琴挑
尝观某曲社彩串,戏码多为《琴挑》。潘必正仅一只,妙常姐姐则如走马灯,来了一位又一位,皆大过戏瘾,只是各种穷形怪状。吾与江大师酒足饭饱,台上犹“月明云淡”,因要观最后一出《出塞》,乃强撑之。此后二年,未敢有观曲友票戏之念也。
28 双簧
六零年代时,北昆于河北某地演《李慧娘》,因主演虞俊芳忽然感冒声哑,乃由虞在前台舞蹈,洪雪飞在幕后歌唱,谓之双簧。
29谶语
坊间流传谶语之事甚盛。如洪雪飞去新疆克拉玛依走穴,不幸飞来横祸,乃应魂飞雪域之谶。蔡瑶铣身前出版二书,一曰《走进牡丹亭》,一曰《瑶台仙音》,亦是谶语。据云《走进牡丹亭》原拟名《我的皂罗袍》,后改此名,并请相声名伶马季题签,未几马季因心脏病亦去。谈者言之凿凿,因此录之。
30风水
某团体常传风水不利旦角,因原为梨园义地,且大门正对某医院后门。历年主要旦角演员,多遭发疯横死患病之厄。前年重修大门,乃经高人点拨,请来两尊石狮坐镇之。
31白先勇
曲界盛传白先勇谈昆曲之口头禅为“美呀美呀美呀”。去岁,白先勇在北大讲座,吾曾去往聆之。当演员演示《游园》,春香取来镜台,杜丽娘作对镜梳妆状之时,白先勇兴奋走至讲台前,解说道:这个拿镜子的姿势很有技巧的,真是美呀美呀美呀。方信江湖传言不为虚也。
32 渔樵
张文江讲马致远《套曲•秋思》中“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无话说”与《桃花扇》中《哀江南》所唱“眼看它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相较,觉马致远此句气魄更大,因《桃花扇》仅笼罩此时此境,而马致远亦笼罩《桃花扇》也。然皆是渔樵之象。吾撰此细语,亦可视作渔樵之象也。
33 后庭
杨典以《牡丹亭》之后花园为后庭,并演绎“肉体的文学史”。初见时讶异,然《才子牡丹亭》亦是以性解《牡丹亭》也。
34 台步
某老伶曾言文革时改行教中学,每于讲台上走台步,左七步,右七步。又说柳梦梅叫“姐姐”,需是真假嗓结合,并示范云:就是杜丽娘到地府里了,我也能把她叫回来。满座大乐。
35关公
昔日演关公者场上多闭目,仅唱而已。曾见田汉或郑振铎云:连盔头上的球都纹丝不动。惜今日为求热闹,多改之。惟于两录像中见之,一为陶小庭所演《训子》,一为永昆之《单刀赴会》。陶嗓音粗犷,站于高桌上,可见昔日昆弋之遗风。永昆饰演关公者不知为谁,真真是一叶小舟,两个小兵矣。
36传字辈
读传字辈老伶之回忆,言有华某好争吵不休,所演场地皆因此逐仙霓社,后只得觅一小游乐场。未几日军轰炸海上,游乐场既成焦土,仙霓社之衣箱亦荡然无存,遂作鸟兽散矣。华某悔曰:倘不争吵,无此事也。
37压轴
压轴为戏码中倒数第二出,为最重要之演员或戏码。大轴为最后一出,多为连台本戏。此说周明泰书言之甚详。今多混用。然行家常以知晓压轴大轴之区分自矜,并批判媒体之无知识。其实不然也。周书谈及压轴大轴之分亦在演变,斯时即已混用矣。
38老伶
某老伶纪念演出,弟子环绕,颇为荣耀。吾适在座中。抬首见另一老伶独坐于二楼包厢,凝视台上,神情贯注,加之满头白发。此景触目惊心,吾今日犹历历在目。据坊间传闻,两伶为世代之仇,无人可化解。但见面合影亦显亲热也。
39 夜奔
侯派《夜奔》今为《夜奔》之代表欤?其源流追溯至王府武生钱雄,由钱雄传与王益友。然王益友之传侯永奎,则传说多多。吾年来访问老伶,各有其说。试录之:其一,侯永奎曾拜王益友,但仅学《雅观楼》《夜奔》,即因拜尚和玉而招怨于王益友。王便不再教侯;其二,王益友从不轻易教内行,斯时侯瑞春为王益友吹笛,暗记《夜奔》路子,嗣后教其侄张文生,由张文生教给侯永奎;其三,《夜奔》确系王益友传侯永奎。倘问及王益友不是不教内行么?则反问:王还教过韩世昌呢!
40张允和
某次观录像,见一娇小老太从幕布间溜出,扶镜对稿念过几句,便又溜进幕中。方言几不知其意。据云此乃张允和。此次演出,张元和、张允和与张充和俱有戏码,可谓三姐妹同台。张兆和则在台下观戏。叶圣陶曾曰:张家四姐妹,谁娶了谁都会幸福。
41张充和
读卢前笔记,云张充和在重庆时交友甚多,卢劝其勿要戏与生活不分。张应诺嗣后改之。
42卞之琳
参加卞之琳百年诞辰纪念会,一教授曰喜欢卞之琳,因觉卞之琳与己性格相似。卞之琳苦恋张充和而不得。知情者云,该教授亦相似,故同病相怜也。
43卞之琳
读卞之琳小说《山山水水》残稿,内有大篇幅写与女友一起谈演《出塞》,可谓一颦一笑尽在眼中,化为无限之美感也。痴情若此,岂不感怀。又卞集中常忆与张充和一起坐马车看北京昆弋班演出,听张充和铝制唱片之事。又闻,卞之琳去重庆赴延安,亦是张充和所激,即如戏中之“英雄”,或曰“出塞”也。卞之琳在英伦草小说《山山水水》百万字,闻张充和远嫁美利坚,即取稿焚之。今存者,为当时已发表之片段也。
44出塞
《山山水水》中描述《出塞》场景甚为生动,其中马夫为丑,王龙为末。但吾尚记观北昆《出塞》时,马夫为武生,王龙为丑。乃查昆弋曲谱,与卞之琳之记载相同。复寻三十年代昆弋《出塞》剧照,马祥麟饰王昭君,孟祥生饰王龙,陶振江饰马夫,亦与卞相合。卞之琳张充和当日所观《出塞》,必是此班人马所演也。
45武生
某武生常在围脖上作潮语,即不加标点之曲折幽深之大段独白抒情也。被曲友评为“史上内心最纠结之大武生”。
46琵琶记
北昆在传媒大学演出《琵琶记》,有一女生盛妆匆出,系主持人也。念稿至介绍主演时曰“擅演蔡伯嘴”。
47百岁
北京曲社百岁老人邵怀民,自言九十余岁尚挤公共汽车。不寐时即作诗写字。邵老小楷尤精,出自家学,笑谓因索字者多,其兄早逝,因此苦练以供所求。又因妻子不允,二十年未去曲社。妻逝世后方去。谈及常歌之《寻梦》一曲,曰乃向张继青《牡丹亭》录像所学。心胸坦荡荡乎?故能长寿。
48 名伶
翻阅民国旧报刊,常见郝振基、陶显庭、侯益隆、韩世昌、朱小义、庞世奇、白云生诸伶之介绍,与皮黄名伶同列。传字辈似无此光景。今之独言传字辈延续昆曲,哓哓者何为焉?
49侯永奎
据闻文革后北昆恢复,侯永奎在家中即著厚底靴执冷艳锯练习《单刀会》,因激动致高血压发,卧于床。愈后又著靴执刀练习,又高血压。凡此数次,遂不起矣。此则闻自坊间。传记仅言“却没有等到剧院的召唤”。
50厚底
《1699桃花扇》初演时,舞台如镜面,演员皆担忧滑倒。有伶传授经验曰:上场前在厚底靴底倒一点可乐,即不会滑。果然有效。此则闻之戏场。
51梅兰芳
穆儒丐之《梅兰芳》述梅郎前史,多言歌郎相公之事。书出后即遭冯六爷搜购焚毁,仅日本尚存孤本,据闻今已不能借阅。吾读时,读至其倾慕者与梅郎于酒楼相叙,恰逢袁世凯兵乱,仓皇相依一夜,颇觉温情。又人事暌违,此后又成陌路,不禁怅然。
52孩子
四大徽班有谚云:四喜的曲子,三庆的轴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其中“孩子”一向讳言为“童伶”,其实乃是相公歌郎之流。于戏前戏后戏中,向豪客老斗抛无数飞眼是也。《品花宝鉴》述之较详。
53人称
章诒和撰伶人之事多涉抄袭,譬如写言慧珠文,中有言氏与诸太太比乳房之事。原出自顾正秋自传,章氏仅将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易数字而照搬。吾在博客上曾做读书笔记,略记此事,结果引来粉丝留言,以为不应污蔑自由主义领袖也。
54新艳秋
新艳秋一身荣辱,周瘦鹃欲撰其传记,婉拒之。其在北平初红时,曾仲鸣力捧之。未几,曾在河内为汪精卫之替死。又在上海,捧场客亦在戏场被刺,如此之厄再三,辗转多人,及至为金璧辉之奴。其命运难以言说,只堪叹惋。
55性别
两曲友形影不离。旁人指指点点:学曲把性别也学混了。此事未审是真是假,顺手记之,以存世情。
56某师
某师名字中亦有“传”字,常被戏称为传字辈,其实无关也。据闻在某研究所主事时,因经费紧张,便将单位所配轿车租与他人经营,自己骑车上班。但轿车旋即肇事,收不抵支。又,在某大学任教时,有学生问曰五体投地何意?某师便趴于讲台之地面,以示范五体投地也。
57饭店
张洵澎言:曾下海开饭馆,取名曰“牡丹亭饭店”。
58 九美图
昆大班诸伶今被戏迷誉为“大熊猫”,其名多美丽,如张洵澎、华文漪、梁谷音、王芝泉、岳美缇等等。内子曾扫描诸伶合影一张,载于网上,吾命名为“九美图”。后苏州昆曲节观戏时见座中老者示之,吾所撰说明文字宛在。
59 主演
尝听人感叹时运交替,昆大班于戏校时,以张洵澎最佳,称为“小言慧珠”,惜嗓败。后以华文漪为首,称“小梅兰芳”,后滞留美利坚不归。因此,昆二班张静娴遂成主演。
60 小说
吾于孔夫子网购传记小说《从尼姑庵到红地毯》。此书主角为梁氏。梁氏由尼姑而成名伶,自有一番传奇。惟小说中所指,一为初入戏校因遭妒被偷剪长发;一为少年恋人因文革而将其放弃;一为文革中某同学率先踢打老师。因小说人物皆匿名,故有所揣想。此事知者当一见应可知。吾亦感书中梁氏怨望甚深也。
61 昆山
尝听多人说起,前十年去昆山,问及昆曲,无人知也。
62 苏剧
传字辈星散后,周传瑛诸人为国风苏剧团收留,此后因《十五贯》“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众谓苏剧救了昆曲一命。九零年代,昆曲衰微,苏剧学员多兼习之。如今苏州以昆曲为城市名片,苏剧则无人理会矣。有好事者呼吁:昆曲也来救苏剧一命。
63 排戏
据闻某剧虽已排上计划,并获文化局拨款,但年尾总是退还该款。如此数次,众皆怪之。该编剧遂言于主事者:倘八月八日奥运会开幕,此剧尚未彩排,将持炸药包来见。越三月,该剧果上演,吾曾聆之。
64 康生
《李慧娘》剧为康生所介绍排演,被其赞为“最好的一出戏”。剧中有“美哉少年!美哉少年!”之语,康生改为“壮哉少年!美哉少年!”一字之易甚合时势,亦很传神。但《李慧娘》被批为大毒草,亦是康生所为。又,北方昆曲剧院招幌原为康生所题,文革后换作叶圣陶题。
65 毛衣
《沙家浜》之阿庆嫂原由赵燕侠所饰,因江青赠一件毛衣给赵以示好,不料被赵拒绝。江青怒道敬酒不吃吃罚酒,遂换成洪雪飞。另,样板团有“八女投江”之说,江青被捕后数日,因不通消息,犹聚会宣誓捍卫伟大旗手,而群众笑观。
66 断桥
据某师言,文革结束之初,剧本稀见。其藏有《断桥》抄本一册,为曲友所借,久不见归还,乃索之。孰料曲友嗫嚅曰为某伶借去但不肯归还,遂同往索取,伶曰:此本只许我有,不许他人拥有。只得嘿然而归。
67 拜师
某人于文革间学曲,事极隐秘,亦很热衷。无奈时运不佳,先向某问艺,一曲甫学,师即逝世。又问学某,一曲未完,便见室内空空,窗纸烈烈生风,某自杀矣。此事为某人茶余饭后所讲,着实令人心酸,兹录之。
68 夜奔
曾在北大观女伶演《夜奔》,交流时女伶称胸中常怀林冲之悲愤,故能演尔。主持人乃院长,问高俅为谁,并作害怕状。颇滑稽。女伶本工老旦,但亦演《寄子》,并称可演《花荡》也。
69 豆腐
某伶甚为洒脱,常言:争来争去有何用,你去菜市场买豆腐,人家也不会饶你两毛钱。聆此语不由想起某伶所演《扫松》。
70长生殿
某伶以《正宗昆曲,大厦将倾》一文名震江湖,乃记者访问关于《长生殿》之意见时所谈,中有一语:不看后悔,看了更后悔。前岁,吾在苏州与《长生殿》主演恰坐于一席,谈起此事。旁有某教授亦愤愤不平。吾为之解曰:此句乃朱家溍所说,某伶只是引用以评昆曲现状。并非专为《长生殿》一剧也。
71 批评
06年吾与内子曾观苏州昆曲节,后见某记者发表系列长文批判昆曲节诸多新编戏,甚是慷慨。越二年,又见该记者撰文写厅堂版牡丹亭,却极尽吹捧。吾不解也,新编戏与厅堂版又有何异?后又见其赞美男旦版《怜香伴》。
72 怜香伴
去岁,昆曲《怜香伴》忽现四版,曰男旦版、女伶版、混合版、学术版,地铁处皆有海报,甚为暧昧妖艳,称之为中国古代之女同性恋剧。今岁忽又全不见焉。
73 自行车
某团体主事者,夜夜将自行车扛上四楼办公室。或怪之,答曰总被钉子扎。又反问:难道汝独无?答曰无有。主事者甚异之,几乎惊掉眼镜。此为八零年代之事也。
74 山门
吾喜聆侯玉山《醉打山门》,觉韵味绝佳。曾与某师谈之,某师曰:此曲亦曾学过,只是当日不敢歌之,因京都曲界鄙薄昆弋唱法也。惟津门曲界独尊之。言毕,即于饭桌上高歌《山门》一曲。
75 唱片
民国时,白云生联系灌唱片,众伶中亦有侯玉山。但值侯玉山之期,白伪言侯病,遂改请王益友来录。因王益友为白之师傅也。不料王益友感冒,亦未录成。侯闻讯后,满处寻白云生欲殴之。此则逸闻吾得之老伶。
76 田菊林
国初,太祖乍入中南海,便思聆昆曲,遍寻之。觅得如下五出:《钟馗嫁妹》,侯玉山饰演;《闹学》田菊林饰演,《游园惊梦》带堆花,韩世昌田菊林饰演;《林冲夜奔》,侯永奎饰演;《醉打山门》,袁世海饰演。此则得之于田菊林回忆。田菊林,昔日昆弋社之唯二坤伶也。另一坤伶为白云生之二太太李凤云。
77点灯
据吴祥珍回忆,白云生当日私拿钱款,为昆弋社同人知晓。便逼问白云生曰:或点灯向祖师爷赔罪,或交出钱款。白选点灯。自此有隙。
78伤寒
民初,韩世昌曾风靡一时,称为昆曲大王。其粉丝称为伤寒。与梅兰芳之梅毒相对。陈独秀撰文曰:大名鼎鼎之韩世昌,竟一字不识。如今,其后辈戏曰:韩之大王乃读作山大王之大王。不亦悲乎?
79 对联
四零年代,昆弋社演出悬有对联曰: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吾曾闻多人述之,卞之琳回忆文亦写及此联。
80茶壶
韩世昌淳朴且不善言辞,白云生形容曰:韩老师就如一个蛋放在茶壶里,肚里有但倒不出。
81喇嘛
民国间,津门某名士力捧马祥麟,为其刊印《马郎集》,约请诸名士诗咏之。又宣称马前世为喇嘛,马亦作喇嘛装。一时颇为闹热,其事见于当时报刊。
82 白云生
大鸣大放时,白云生提意见曰:对老艺人过河拆桥,用起来是宝,不用了是草,云云。被定为右派言论,但暂不戴帽,帽子放于一边,以观后效。文革后期,忽有首长命令曰其重归人民队伍。白颇慰,晚饮酒,遂卒。孔夫子网有售卖白之检讨书者,惜价昂。
83 特务
前岁访问患病之某伶。其大喜曰:吾不是特务,汝来给吾平反,吾请汝食便宜坊烤鸭!“特务”之语,盖其一生之巨石也。
84 戏迷
戏迷之不可理喻,无可复加也。譬如素传某某甚佳,某某最好,他人皆不如。及至有幸一观,不过尔尔。江大师亦同此意。
85 编书
某书编竣,坊间即议某人仅取不良之旧版重印,却任主编。或问:某人不是为此书做一索引了么?答曰:索引乃一图书馆员可为,何称主编呢?若其他领域,以此任主编本属常事。然曲界是非尤多也。
86回回王
川剧昆腔中有《回回指路》一出,出自《西游记》,言唐僧向回回王问路。吾访川剧老伶时,有二人详述之,谓回回王有八百岁,有许多滑稽可爱。令吾遐想不已。老伶曰此剧为幼时开蒙戏之一。《回回指路》今仅见于川剧。目连戏中西游戏亦有此出,或因此而存焉。
87地震
文革中,某伶两次因地震脱厄,一次为正当军代表宣布,打手欲揪时,忽桌子晃动,满台人皆奔走。另一次亦是欲武斗,忽吊灯坠落,瞬时场空。因此,造反派不敢再揪斗,乃直接罗织罪状,抓走了事。八年后方归。所谓人祸烈于天灾也。
88线人
某伶在狱中,一日偶遇英若诚。狱中传言,此批犯人皆是公安局线人,因罗氏部长被打倒,诸多线人亦被一夜间同时抓捕。近见有人对照英若诚自传的英文版与汉译,亦谈及汉译中被删除的线人之事。
89耍派
某武生爱耍派,但因多年荒嬉,功力不逮。一日排新剧,请某前辈做技术指导,岂料某前辈一观彩排,即要求去掉己名。答曰节目单已印制,回曰可毁,吾出钱重印之。嗣后,正式演出时有车来接亦从后门溜走。
90高官
某高官视察京剧院,纵论曰裤子太长可剪至膝盖处,靴底太厚可换薄底。陪坐诸人皆不敢出声,唯恐一声令下,便要如法行之。可谓战战兢兢。但酒桌因此又添新段,亦不为无益。
91消磨
吾极喜曲中二句,一出自《宝剑记》,为作者自云坐消岁月暗老豪杰。一出自《拾画》,柳梦梅自叹则见风月暗消磨。闲时吟咏,低徊不已。
92心理学
某教授以心理学解京昆名剧,各撰二十讲行世,吾尝试读之,无一字可看,急删除之。幸好是电子版,不必徒费阿堵物也。
93国剧
某大学新建国剧研究机构,吾偶见其招生简章,博导甚多,细观则见校长,神学,社会学,清史,英语诸专业教授皆挂名国剧博导,以示颇有实力也。
94访普
见诸多昆曲史及读物皆以明天启皇帝于回龙观唱访普之宫词为昆曲入京之证据,其实此访普乃杂剧,非昆曲也。
95土兵
义侠记演出本里有土兵一词,浑不可解。或猜度是山东某地之习称,或以为是士兵之误。但无人改之。至今尚闻,观此剧时不可不留意也。
96跟头
某伶以翻跟头著,自云可在翻跟头之时空中换衣服。样板戏中解放军踩弹簧板翻跟头从窗口入之特技即是某伶之发明。
97红楼梦
新旧两版电视剧《红楼梦》皆有昆曲伶人参与,旧为顾凤莉,新为张卫东,故剧中昆曲场景颇可观也。顾曾云:吾将昆曲带入影视,又将影视带入昆曲。前者可解,后者尚不知何解也。
98曹心泉
曹心泉氏,乃出自宫廷之昆曲艺人也。民国时回忆曰:至光绪十年,昆腔方衰,此前堂会茶园犹歌唱不已,且占十之七八。仅此一语,现今层出不穷之昆曲读物即可付之一火炬也。
99新编戏
某新编戏获某机构投巨资,然纠纷不断,与事者曾诉于吾,特书之:其一,此投资指定编剧,可换导演,不可换编剧。其二,因编剧为报告文学作家,不谙曲律,又特设幕后编剧头领若干。其三,所聘舞美曰,舞美服装要一起包,允之。然舞美颇不惬意,且挟之或换导演,或换舞美,于是舞美被炒。其四,导演对曲牌大刀阔斧,曰老腔老调。幕后编剧头领曰昆曲乃大雅,回曰大雅亦是大俗。其五,该导演导戏较多,闻有谚曰:评剧导成越剧,越剧导成昆曲,昆曲导成评剧,可谓先锋至死,庶得圆满也。
100朱家溍
读《昆曲纪事》,内有朱家溍先生逸文数篇,有三语颇佳:一为前引之“不看后悔,看了更后悔。”一为《游园惊梦》等折子已是饱和状态,增之一分、减之一分皆不可。一为复古亦是创新,百种曲中随便挑一出重排,即是新剧。数语未及详查,大意如此罢。吾曾睹朱氏《牧羊记•告雁》、《别母乱箭》、《卸甲封王》、《天官赐福》诸剧录像,心向往之。
2011年2月21日 20:55
我大約知道這作者是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