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转载,不解释。

lususlee Post in 未分类
纯转载,不解释。已关闭评论

http://jxrb.cnjxol.com/html/2011-06/02/content_474151.htm

嘉兴日报  2011.6.2

会读工尺谱 周周来“拍曲”
全区唯一的昆曲社要在端午唱《寄子》

■记者 朱弼瑜

本报讯 “岁月驱驰,叹终身未了,志转灰颓,丹心空报主,白首坐抛儿……”这些天,玉茗曲社的不少社员都在家里努力练习着《浣纱记》选段《寄子》。他们打算端午节在祭龙坛表演拍曲清唱,这段表现伍子胥冒死谏言前与子离别的选段,正是当天表演的一组曲目中的重头戏。

昆曲清丽婉转,但学习起来难度很大,咬字、吐音、叠音和戏曲的韵味等表现起来都需要长时间的训练。玉茗曲社是目前南湖区唯一的昆曲社,这个曲社里的23名社员中只有2名具备专业戏曲基础,其他社员全凭兴趣,却从2009年坚持至今,每周日上午固定活动,从未中断。

朱培林是曲社的发起人,一直爱好昆曲的他找到了昆曲名家许鸿宾的孙女许紫钰和曾专业学习过戏曲表演的王国勇。起初3人就在许紫钰家里练唱,慢慢地又有不少人加入进来,最后决定移师范蠡湖公园,定于每周日在那里学习昆曲。

约一年前,这些昆曲的同好者组成了玉茗曲社,还请专人作了一首“社曲”以为纪念。

清代至民国时,昆曲曾在江浙一带十分盛行,嘉兴也是非常重要的流行地,“兴工派”便是昆曲流派中的重要一脉,而“海盐腔”则是昆曲四大声腔之一。但自抗战后,昆曲逐渐式微,如今在嘉兴已经很少能听到昆曲,关于昆曲的书籍、碟片等资料也比较难找。

玉茗曲社社员们的学习几乎都靠几名成员手把手传授。王国勇年轻时曾在浙江省戏曲学校求学,师从许鸿宾,吹笛是一把好手。昆曲原先使用的工尺谱以文字和符号来记录乐曲,看起来犹如蝌蚪文,但是他都能准确无误地译读出来。每回曲社要学新曲,都由他负责从网上下载选段,靠耳听笔录将曲子以简谱记下来,再把选段视频和曲谱给大家。曾经在嘉兴党校工作过的一名老师负责为大家讲解新曲的词意,而许紫钰则任“曲师”,逐字逐句教授社员们演唱。每周拍曲之余,社员们经常在家里看着碟片、视频练唱,有机会他们也会去苏州、杭州进行昆曲的学习交流。

社员们对昆曲的学习抱着十分庄重的态度。王国勇说,目前曲社还处于打基础阶段,必须具备一定的水平才能开始带妆“演”,现在还都是拍曲清唱。而朱培林则再三强调,每周的聚会是“拍曲”,不是“唱戏”。他说,昆曲是非常典雅的艺术,曲社活动是文化的交流,目前社员还是以中老年人为主,希望今后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参加,更好地传承、弘扬这种传统文化。

 

« Prev: :Next »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