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訢万先生逝世
2011-02-01 14:20:14 来自: 昂昂千里
刚接到朱复老师电话,上海曲家刘訢万先生,于2011年1月25日病逝,享年97岁。
附:王正来先生撰刘訢万先生生平:
刘訢万(1914-)业余昆曲家。祖籍浙江上虞、先世于清康熙年间迁居浙江吴兴县(今湖州市)南浔镇。父刘承幹(1882-1963)号翰怡、江浙巨富、近代著名藏书家和刻书家、南浔镇小莲庄西之嘉业堂藏书楼主人,民国初年定居上海爱文义路,曾任浙江通志分纂和清史馆员。訢万幼承父教,博览群书,酷爱戏曲。初从施传镇学老生、复从赵阿四(桐寿)及许伯遒改习小生,又与俞振飞相友善,得俞亲授多年,工官生,唱法规矩、工稳、讲究出声、吐字、归韵,颇晓俞派唱法门径,世谓其是昆曲清工唱法最后一人。三十年代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参加上海赓春曲社活动,1935年同朱履和、许伯遒等创办曲社—风社;还从曲家徐凌云学身段,曾彩串《惨睹》、《见娘》、《长生殿·小宴》、《贩马记·写状》等剧。亦喜爱皮黄艺术,曾从王瑶卿、王幼卿父子研习皮黄青衣;四十年代溥侗(红豆馆主)居沪时,乃追随其间,深得溥氏昆曲、皮黄艺术三味。平生精研曲韵,自《中原音韵》至《韵学骊珠》无不通究,并注重理论与实际读音相结合,仔细鉴赏各昆曲、皮黄名家所灌之唱片,悉心观摩名家演出风范,潜心综合研究比较,著《关于曲韵问题》专论,创见颇多;论南北异音,提出无论南北曲宁从南、毋从北;论尖团,提出尖读团曰不讲究,团读尖则是错;论吴语特色,提出翘嘴音,鸠候韵小口,欢桓韵从吴音等。五十年代初,于昆曲唱法首先提出音、字、节、气四要素,影响颇大。六十年代初曾在上海市戏曲学校和江苏戏曲学校讲授曲韵,所著《关于曲韵问题》讲稿在两校皆有刻写油印本流传。现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